欢迎访问加拿大预测28在线预测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健康资讯

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病源、临床和预防的初步认知

信息来源:张朴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次数:3367

在2019年岁末,2020年年初,人们正在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也是全国人口流动的最高峰期。此时,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爆发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我国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党的领导下,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与未知的凶险病毒展开了殊死搏斗。经历两个多月,用科学防治、不怕牺牲的精神和血肉之躯战胜了病魔。疫情传播在全国基本阻断,工农业生产、人民的生活正稳健地恢复正常。

冠状病毒是动物和人体中发现的一个病毒家族,它在电子显微镜下形似王冠故得名。一些冠状病毒会感染人类,已知可引起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的疾病。此次流行的COVID-19从没在人体中发现过。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病原体,人类不分老少、性别、人种对其都易感而无免疫力,所以至今仍在全球猖獗肆虐,疫情中心从欧洲传播到美国,现在又转移到南美洲,下一中心还难以预料。2020年6月6日全世界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6746529例,死亡人数395957例。我国用生命和血肉之躯闯出的科学阻断疫情的道路,为全世界争取了近二个月的防控疫情的窗口期,没引起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客重视,他们在嘲笑中国,在落井下石。但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是无人种和国界的,傲慢的西方政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尝到了灭顶之灾的苦果。

在新冠病毒出现的最初阶段,我国科研人员就分离出病毒并完成病毒的基因测序,说明我国管控新冠疫情的能力走在世界的前列,为病毒的防治、新药的研制、疫苗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冠病毒基因有A、B、C、D、E五代序列,在我国流行的病毒全部属于C代基因序列,说明最原始的病毒基因不在我国。钟南山指出,COVID-19首先暴发在中国,但病源的起始不在中国。西方政客把新冠病毒的源头甩锅中国,无理要求天价索赔,遭到全世界正义科学家和人民的反对。病毒溯源是科学技术严谨的命题,西方政客无端指责,嫁祸于人,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新冠病毒临床特点:

一、 潜伏期:就是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时间。COVID-19的潜伏期是1-14天,多为3-7天。因新冠病毒狡猾多变,有的病人潜伏期会更长,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潜伏期更难以计算。

二、临床表现:COVID-1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乏力,平均发生率在50%以上。有83%以上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所以测体温成为机场、车站、超市等聚集场所最多见的检测手段。呼吸道是COVID-19最主要攻击的部位,致咳嗽多见,平均70%的病人会出现干咳,还有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少见咽痛流涕。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生,发生率在2-10%之间。其他少见的临床表现如咯血、胸痛、寒战等。值得重视的是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但无任何症状,其传染性如何,现阶段尚不能定论。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 对于COVID-19造成的肺炎在疾病筛查、早期诊断、病情估计和疗效随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胸部X线片病变初期多无异常发现,对于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较低,故推荐肺部CT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COVID-19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肺CT典型表现对于减少漏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四、实验室诊断:实验室一般检查中,在COVID-19发病早期,常规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上述实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发热、呼吸道症状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是COVID-19疑似病例的重要特点。除此之外,多数病人C反应蛋白反应和血沉升高,部分病人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危重这可见肌钙蛋白增高,D-二聚体升高,外围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COVID-19核酸检测试剂盒,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对于疑似病例若阳性,可以作为确诊的标准。若二次阴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可作为解除隔离和出院的参考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标本采集,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深咳痰液等标本一定按严格要求操作,这样诊断才有价值。

COVID-19血清学诊断,相较于核酸检测,拥有快速便捷的优势,但灵敏性和特异性可能略低。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测联合判断。血清学检测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等。我县高中三年级8000多名师生复课,都做了血清抗体检测。若发现阳性,需进一步做核酸检测确诊。

五、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截至今日,对COVID-19病人尚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到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当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同一病室。在武汉我国共建13座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人1.2万例,做到了应收尽收,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及时解决了就诊治疗的巨大难题,稳定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对全国疫情管控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全世界抗击突发疫情暴发的处理也是没有先例的创举。因COVID-19危重病人除损伤肺组织外,还伴有多脏器的损伤,尤其对原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尽早的收入危重监护病房治疗。

一般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情况,应该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呼吸次数等。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各种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等。应该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鼻高流量氧疗。

当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二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以上)总病程超过二周,才符合出院条件。出院后在家休息隔离2周,在第二周和第四周到指定医院门诊进行随访。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

围堵策略与预防措施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出现COVID-19疫情,并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我国为了尽快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肆虐传播,采取果断封城策略,并实施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理以减少人员流动。改善环境卫生以及强化个人防护一系列核心措施取得成功效果。降低了除武汉市以外我国其他地区疫情传播风险,延缓了流行高峰到来时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大流行争取了宝贵时间。但对武汉和湖北人民生命和社会生产会不可避免造成巨大的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应感谢武汉和湖北人民这种无畏无私的牺牲精神。

临床上对COVID-19的针对性和特异性治疗办法不多,主要是支持加对症进行救治,因此,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一、控制传染源,主要就是对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分别进行不同等级隔离观察,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各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对其进行单间的隔离,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进行核酸检测。尽量简化诊断程序,既时做出明确诊断,及时隔离。

当COVID-19病人确诊,对其密切接触人群调查追踪和管理。有

条件者及时采样监测并医学隔离观察。无条件者采样监测要回家隔离2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人多集中到医院就诊。所以医院要切实做好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加强诊疗区管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要按“三区两通道”管理,三区就是清洁区、半污染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是患者通道和医护人员通道。以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严格探视制度。对COVID-19病人应严禁探视,要杜绝院内感染发生。加强社区管理: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实施网络化地毯式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包括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和追踪。监督社区人群个人防护措施的宣传和落实。(佩戴口罩,酒精消毒洗手,健康二维码检查,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等)社区环境消毒,都要有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支持配合。这也是我国成功管控住疫情极其关键的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COVID-19是新出现的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是通过预防接种疫苗和预防性用药来达到防病的目的。不过我国科学家在COVID-19疫苗研制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新冠疫苗的研制上,我国兵分五路,同时进行了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其中军事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从1月26日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带队进驻武汉。争分夺秒研发取得可喜成果。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已完成一期临床实验。108名志愿者接种后都有良好的免疫应答,产生安全有效的细胞免疫反应。其原理就是把致病病毒A的部分基因植入到不致病的病毒B里,重组成病毒C,这个病毒C拥有A的外形,但致病性和B是一样的,体内的免疫记忆细胞对C病毒发生像对A病毒一样的攻击反应,达到免疫的目的。这是我国自主产权研发的疫苗。现已进入第二期临床实验。陈薇院士讲:要非常谨慎地对待这一成果,进入人体实用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将会造福全世界。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靠什么?第一靠科学,第二靠全国人民的参与,第三靠信任,我们要信任国家,信任医务人员,信任自己。在我国疫情突发初期,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强调:“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倾全国之力为了人民,又紧紧地依靠人民。我国的战“疫”本质上就是一场人民战争,我国抗“疫”已取得胜利。希望全世界各国疫情也被消灭,迎接人类美好的未来。


  • - 健康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