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加拿大预测28在线预测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引领

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VET)

信息来源:介入医学科 付信军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次数:1392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内血液斑块形成的情况。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合称。DVT与PTE是一种疾病过程中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即各种病因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下肢,脱落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可导致肺血栓栓塞症。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PTE经常是DVT致命的终点结局。

VTE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液淤滞三大要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因素多与遗传变异相关。继发性因素多样,最常见的继发性因素为静脉炎/静脉曲张(19%)、手术(17%)和外伤(17%),其他还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梗、恶性肿瘤、脑卒中、肥胖、吸烟、长期卧床/制动、长途航空/乘车、口服避孕药等。年龄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VTE的发病机制相对明确。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随静脉血流移行至肺动脉内,使肺动脉内血栓栓塞,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并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引起死亡;栓塞部位的肺血流量减少,血液重新分布,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等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相对性肺泡低通气/代偿性过度通气;栓塞的肺动脉因血流受阻或中断,其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发生坏死,导致肺梗死。急性PTE后若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或PTE反复发生,致使肺动脉血管高度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累及右心,可导致右心室肥厚甚者右心衰竭。

VTE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约50%的DVT患者同时合并无症状性PTE,易被临床医师忽略。即使有症状的PTE患者,其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因此,要详查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做出正确诊断。呼吸困难及气促是PTE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尤以活动后明显;其他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胸痛、惊恐甚至濒死感、心悸、晕厥、咳嗽、咯血、不对称性下肢肿胀及疼痛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被认为是PTE的三联征,但临床仅见于约20%的患者。对疑似病例建议做CT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现象、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有创,严格掌握适应症),其中1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VTE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抗凝、溶栓、静脉取栓和介入术。应严格根据危险分层选择,严格界定溶栓、取栓的适应症。抗凝治疗是VTE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基本治疗措施,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使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降低到1%左右。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高危PTE患者及部分中危无禁忌症者,溶栓时间窗为发病14天内,应尽早开始。介入及静脉取栓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无论何种方法,本病均有致死及长期并发症可能。


  • - 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