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加拿大预测28在线预测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健康资讯

心肌梗死发作如何家庭自救?

信息来源:心内一 张琳 发布时间:2020-11-19 浏览次数:1371

最近,大江南北都开启了冷冷冷模式。低温带来的不仅有美丽的雪景,还有心脑血管病。人群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季节变化导致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增多猝死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冬季,真的是生命的一道坎。如何识别心肌梗死发作?心肌梗死发作如何自救?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发作的严重冠心病,多是由于心脏的血管阻塞,而导致心脏的血液跟不上供应。在我国,心肌梗死的致死率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每18-20秒就有一例心肌梗死事件发生,而每三个心肌梗死患者中都有一例因猝死离开人世,所以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非常高。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就诊时间非常珍贵,每拖延1分钟就意味着心肌坏死在增加。心肌细胞一旦死亡,是没有办法再生的。所以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进入了“倒计时模式”,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时间赛跑”。救治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及时治疗。

如何快速识别心肌梗死发作?
    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脏病发作会胸痛,但这个认识太浅表,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一方面,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作症状不典型,可以没有明显的胸痛,如果只以“胸口疼”作为判断标准,会耽误治疗时机。另一方面,胸痛只是一种症状,会出现胸痛的疾病,除了心肌梗死还有很多,例如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栓塞等等。如果把其他病引起的胸痛,错误的当做心肌梗死来急救,可能致命。所以快速准确判断是否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心梗来前8个部位会说话

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当以下8个部位出现不适时,都应考虑到心梗的可能。

1.心前区。突发性、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憋闷感或濒死感等,就要考虑急性心梗。

2.胸骨后。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及前臂,可伴有冷汗、头晕等。

3.上腹部。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感觉持续加重的“胃痛”、饱胀、恶心、呕吐,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反复出现,也预示心梗发作。

4.牙痛、下颌痛。一累就牙痛、一生气就牙痛,或是劳累、激动后牙痛加剧,都可能是心梗前兆。这种痛往往累及多顆牙齿,可伴有冷汗、肩痛等,女性更常见。

5.左肩、左腋下疼痛。左肩、左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如果伴有胸闷、气紧,更要警惕心梗。

6.后背痛。常常是今天后背痛,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痛;或是今天痛,第二天又不痛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也要提防心梗。

7.嗓子痛、脖子痛。咽喉堵塞感、颈部紧缩感,可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没有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虑心梗。

8.头痛。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中风的表现,老年人常见。

9.无痛心梗。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等,这类心梗对心肌的损伤往往更彻底。

心肌梗死急救讲究“分秒必争”,自己和家人能否正确有效实施家庭自救至关重要。每过去一秒,就意味着室颤猝死的风险提高,就意味着更多的心肌细胞永久性死亡。

4步急救法躲过一劫

心梗抢救要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如果怀疑有人突发心梗,一定要做好四件事:

1.让患者就地坐下或平躺,避免情绪激动,不可随意搬动、扶起患者。

2.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护车,不可自驾或打车去医院。

3.谨慎服药,如果有条件最好给患者测下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时,服药可能加重病情。

4.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可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颤风险。

做8件事防住心梗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

1.缓慢起床。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可以喝200ml白开水,洗漱后及时吃早饭,早上锻炼要轻柔缓慢。

2.温差别太大。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发期。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7℃)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

3.不要用力过大。心梗常发生在需要突然发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4.多次少量补水。缺水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梗风险。健康成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ml,最好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水,要小口喝、慢慢咽,避免猛灌。

5.管好血脂。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危因素。一般将“坏胆固醇”控制在(0.2~4.11mmol/L)内即可,但“三高”患者及吸烟的人最好控制在2.6mmol/L内。建议每天吃够半斤水果、一斤蔬菜,每天摄入食物的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6.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脑溢血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建议果断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7.每天吃盐别超6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应超过6克(约平装满一啤酒盖的量),并少吃腊肉、熏鱼等高盐食品。

8.每天运动30分钟。规律运动,有助提高心肺耐心,维持心脏机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游泳、快步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 - 健康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