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内科眼中的外科医生,外科眼中的内科医生,历经百般摧残,千般锤炼,万般无奈,最后成了孙悟空。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练成大圣的本领,却绝对得了大圣的“病”——角色变来变去,随时准备救场。
角色1:外科医生的“保姆”
外科的术前准备中,心内科评估已是必选套餐——有事情心内科来会个诊,没事情也要会诊保证将来不会有事;知道需要哪个科会诊请哪个科,不知道的话请心内科指导请哪个科。在外科医生眼中,心内科医生基本等同于大内科医生,简直就是术前术后管理患者的必备“保姆”。承蒙同行错爱和信任,就是这数不胜数的会诊,真是要了“亲命”啊!
角色2:全院会诊小能手
心内科症状牵涉范围太广泛,心率快、心率慢、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难以描述的“心里难受”,都是心内科被请的“范畴”。一天下来,20个会诊平平常常,10个会诊非常满意,5个会诊烧了高香,没有会诊,想都别想。不过也有一点好处,楼上楼下反复会诊,充分锻炼了腿部肌肉。
角色3:随时急诊“on call”
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无论是冠心病患者,还是心律失常患者,随时都有病情加重、需要抢救的风险。前一秒他可能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立刻室颤、抽搐、意识不清,所以每天上班,心里都绷着紧紧的弦,随时准备上战场冲锋打仗的感觉。心内科医生随时准备抢救患者,自己也埋下了“猝死”的不定时炸弹!
角色4:有家难回的“浪子”
心内科医生有家难回,因为随时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随时准备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有备无患。有的医生在医院内嘈杂的环境休息不好,于是选择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以便有急诊可以及时赶来,但是医院附近的房子很
贵,费钱。有的医生家相对比较近,可以在家里待命,但因为担心急诊的出现,总是提心吊胆、坐卧不宁。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床上,陪着自己的老婆,却坐立不安的,大概也就心内科医生了!
角色5:“集线器”
心内科医生要接触射线,比如冠脉介入,射线量很大,连续踩线时就像整个人沐浴在X线里面一样。但是每年放射科医生有放射假,心内科医生从放射科医生那里听说还有这种休假,但自己却没有因此休过一天假。长期接触X射线,会增加癌症的风险。每一个心内科医生,都是在“牺牲自己”去救治别人!
角色6:“持续学习者”
心内科患者周转快,尤其是在医院要求降低住院天数的时候,常常3-5天换一批新患者,首先各种医疗文书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还要面临着随时出现的突发状况,压力可想可知。同时心内科医生越来越有“侵略性”,无论冠心病、瓣膜病还是心律失常,心内科医生“染指”的越来越多,留给心外科医生的“余地”越来越小,但这也要求心内科医生掌握越来越多的技术。分科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以后就算同是心内科医生,怕也不免产生隔行如隔山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