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茫茫,脑海里回忆起往事,很多事情都模糊不清了,唯有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总是记忆犹新。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白皙的面容,高高的鼻梁,高挑的身材(1.7米),缠着一双三寸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可就是这裹着三寸小脚的母亲撑起我这个没有爷爷奶奶管理的大家。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该出生的我出生了(母亲大我49岁),自我记事起她就是位老太太,一位干净利索而又善良的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但现在想起来,母亲常常在我面前念叨的“吃亏人常在”、“忘别人好,自己才能好”, “烟不起,火不冒”……原来都是做人的最朴素的准则。“一家门口一个天”是母亲对每一家生活方式不同的诠释。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层山中学度过的,学校离家大约6公里,夏天每周的周三要步行回家拿饭(天热,拿一周的饭容易长毛)。冬天只在周日下午拿一次饭就行。拿饭后要返回学校上晚自习。每到周三回家的点,母亲都会把饭菜准备好,站在村口醒目的位置,翘首盼着我回家。三口两口吃饭后,母亲还得忙着这个兜里装上给我留的梨,那个兜里装上杏…..背上行囊,踏上征程。每每此时,母亲都会送我到她接上我回家的地点,看着我远去。此时的我只知道大步流星地往前赶路,全然不知母亲看着孩子离开时的心情。现在想起来,母亲一定是在踮着脚尖,昂着头,看着自己的孩子远走。直到看不见,转身颤颤巍巍的回家了。